文化中国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字号+来源:界面新闻 2020-07-31 09:32 我要评论()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

 原标题:高考诈骗频出:“换汤不换药”的套路为何会屡屡得手?

 

近日,教育部发文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,要警惕招录陷阱,谨防上当受骗。随着全国各地高考成绩的陆续放榜,高三学子及其家长们揪着的心也算稍稍放下来了一些。但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接踵而来的就是志愿填报、录取通知等一系列问题。更可怕的是,骗子们的套路也会在此时从四面八方趁虚而入。

特此,黑板洞察盘点了过往考生及其家长上当受骗的惨痛案例,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高考后,诈骗分子会利用学生和家长急于查分的心理,通过短信等各种方式发送虚假查分网址。目的是让考生输入个人身份信息,进行后续诈骗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诈骗分子通过邮局,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,骗取考生的学杂费、住宿费等费用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诈骗分子自称高校招生办领导熟人,有“内部指标”、“机动指标”、“自主招生名额”。或者有办法“低分高录”,让本科分数线考生录取到重点院校,让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,或从普通专业调到热门专业等,以此实施诈骗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诈骗分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,通过花钱“打点”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,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诈骗分子自称是教育局或者是高校工作人员,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报考本校学生提前发放助学金,并声称再不领取就要过期,然后骗子会诱导受害人往提供账号先缴纳学杂费或者是手续费等,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诈骗分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、多元化的发展形势,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一旦,蛊惑考生填报没有得到国家认可的学校。考生入学后才发现自己考入的是一所“野鸡大学”。

高考诈骗频出 换汤不换药的7大套路为何屡屡得手?

有些考生对高招录取一知半解,于是就在一些辅导网站咨询“网上专家”。为了听“名师”的一对一辅导填报,不惜缴纳高额服务费。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,不仅遭受经济损失,还被错误信息误导,丧失正常录取机会。

通过盘点梳理以上案例及历年曝出的相关新闻,我们发现这些行骗套路其实都很陈旧,最多不过是新瓶装旧酒,换个形式罢了。那么这些看似老套的骗术为什么还会屡试不爽呢?

1。犯罪成本低

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部分规定是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警方予以立案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单处罚金。

而各地法律法规对数额较大的认定一般为3000~5000元不等,这也就为不法分子打擦边球提供了良机。有些骗子利用这一漏洞,采取“薄利多销”的策略,一次只行骗几十元至几百元,使警方难已立案调查。

2。诈骗手段简单且难以追查

“骗一个就赚,骗不到就换”。这些诈骗多采用电子诈骗的方式,往往只需一个链接、一则短信、一个电话就能完成诈骗,手段简单且隐蔽性强。但警方立案追查起来却面临着线索少、难度大、成本高等难题。

3。侥幸心理作祟

考生希望考上理想的大学,家长也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,想要自己的孩子有更好未来。这种急于求成往往导致头脑发热、剑走偏锋,不惜花重金“购买”所谓的未来。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,骗子们恰恰利用这种侥幸心理诈骗成功。

4。生活阅历不足

十余年的寒窗苦读,高三学子们终于迎来了一个比较轻松的假期。在这个特殊的假期里,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不同的新鲜事物,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。然而这些学生方才迈出高中大门,尚未踏入大学学府,心智还未完全成熟,生活阅历方面也有诸多不足。在面对一些不法分子的诈骗时,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。

结语

其实,在高考招录这一特殊时期被骗取些钱财到还是小事,毕竟钱没了可以再赚,但如果因此而错失升学的机会,那可就是人生大事了。所以考生和家长们更要在此时多加小心,谨防上当受骗。

首先要注意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。从上述案例我们发现,骗子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窃取来的隐私信息来展开后续的诈骗。

如今“晒照”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。而考生为了纪念自己高中生活的结束或是庆祝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学,在朋友圈晒晒准考证或录取通知书,本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。但骗子们往往也会在此出没,盗取上面的个人信息。所以同学们在晒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关键信息的保护。

此外,谨记一切信息以官方渠道发布为准。填报志愿时,最好先去教育部查询2020年通过国家认证的高校。如果考生参加志愿填报辅导类活动,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,学校届时会有专门通知。对于一些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。

当接到各种所谓学校招生办、财政等部门工作人员的电话时,万不可掉以轻心。如果对方称学校要收取各种学杂费或发放助学金,一定要先去该校官网求证其真实性。

报考军校的考生及家长要注意,军校招生没有“内部招生名额”的说法,军队和武警部队不允许任何个人私自携带招生公文,招生过程也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长展示公文这一环节。

万变不离其宗,无论是哪种诈骗套路,都是一个“钱”字当头。只要涉及到收费、转款等敏感字眼,考生及家长们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,擦亮双眼,不给诈骗分子以可乘之机。

2020年已然如此,何不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呢!最后黑板洞察在此也预祝2020届莘莘学子们在填报志愿时能够“分尽其用”,考入理想的大学。

1.本网遵循行业规范,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来源;2.网友投稿可能会经本网编辑修改或补充,且不一定会通知作者,请投稿后自行查看;3.如本网稿件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联系我们。